2023年2月10日,惠农区人民法院主持召开了宁夏安能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以下简称“安能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管理人国浩律师(银川)事务所向会议作《管理人执行职务报告》并提交审议、表决重整计划(草案),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宁夏首例“预重整+重整破产案”取得阶段性成功、破产审判质效获得提升。
加强调研--积极探索破产预重整审判新思路
安能公司是一家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镇的生物质热发电企业,公司主要为当地居民提供热发电、循环水供暖、高品质蒸汽等优质能源,长期致力于保障民生项目、承担公共服务的工作。该公司在面临三年疫情严峻形势、国补不及预期、多起涉诉被执行案件的情况下,出现了流动性资金紧缺的严重问题。
面对危困求生、服务民生领域的安能公司,针对当地居民年终保供问题,并结合辖区环保产能的长线发展,惠农法院法官通过进入企业实地调研,会商研判企业困境焦点,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制定以庭外重组和破产重整两种制度的基础上融合创新产生的预重整制度预先推进破产工作,开启企业挽救辅助性模式,推进保企保供方案同步实施运行的破产审判新思路。通过预重整、重整程序中涉及的包括债权债务关系的梳理和谈判、引进战略投资人、召开债权人会议、起草重整计划草案等重大事项前置可以在法定程序和期限外开展,从而在提请开启司法重整程序后提高审理效率,减少重整对企业日常经营的负面影响,减少企业直接进入重整程序可能面临的重整失败而转入破产清算的风险,避免导致的不可逆性不利后果。
初见成效--预重整企业季度经营数据涨势喜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新冠疫情阴霾肆虐,燃料采购市场传来无货可购的消息,加上原有燃料供货商面对企业重整态度摇摆不定,经过安能公司现有存货保供测算,维持年终保供计划陷入两难,公司一度又陷入停产断供危机。
惠农法院充分了解情况后,紧急组织管理人、公司管理层座谈研商,协调惠安市政公司启动备用热源,保障地区供热不受影响,公司燃料市场扩大货源搜寻范围,管理人对原供应商释法说理,保障现有燃料持续供应,同时开展设备、炉膛检修,以便条件达成后迅速恢复供暖,上下齐发力共同度年关。
好方法带来好效果。预重整实施以来,安能公司企业原料供应、生产经营等活动均正常开展,效益也是节节攀升。截止至2023年1月30日累计发电5872.4万kW·h(上网电5172.49kW·h),销售收入3879.37万元;供暖91166GJ,销售收入209.68万元;合计含税总价4,089.05万元。
兵贵神速--预重整转入重整仅历时58天
综合企业困境、民生保供等多重考验,为了保企保供方案能够双管齐下,惠农法院高度重视,决定启动预重整同时,指定国浩律师(银川) 事务所担任预重整管理人,管理人律师团队联动审计、评估专员一行16人组成工作组第一时间入驻企业,为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稳定社会舆情舆论起到了关键性决策。
提升司法质效,时间就是生命。惠农法院从2022年11月14日决定启动预重整,至2023年1月11日裁定受理破产重整,仅历时58天,创造了“预重整转入重整制度”的新速度。
快马加鞭--制定计划提交债权人会议仅用30天
2023年1月11日,惠农法院受理安能公司破产重整,管理人以预重整阶段经债权人表决通过的《预重整框架方案》为基础制定重整计划(草案)并提交第一次债权人会议,2月10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顺利召开,各债权组表决通过重整计划,历时仅30日已取得重整工作的重大进展。
积极谋划--为今后的破产审判工作总结宝贵经验
通过对本案预重整制度的探索与研究,惠农法院总结出宝贵的破产审判经验。通过‘预重整’的试错功能,通过论证重整可行性,提升庭内重整程序启动的精准度,便于审判团队作出精准的司法判断。预重整机制,节省了司法资源,提升了司法质效,为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在市场化破产领域的运用塑造了成功样本,为今后的破产审判工作总结了宝贵经验和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