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学给你起难听的外号,这算不算校园欺凌?”“当你看到有同学被欺负,你应该怎么做?”……一连串贴近校园生活的问题,引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近日,惠农区人民法院燕子墩法庭干警走进燕子墩乡简泉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以“校园安全与法律保护”为主题的普法教育课。
  互动开场:法律知识“活”起来
  与传统的讲座式普法不同,本次课程一开始就充满了欢声笑语。法官一改平日法庭上的严肃形象,化身“普法老师”,通过轻松愉快的问答互动,迅速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
  法官从“什么是欺凌”这个关键问题切入,引导孩子们思考身边可能发生的行为。孩子们思维活跃,答案五花八门,从“推搡打闹”到“网上说坏话”都有涉及。对于每一个回答,法官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点评和引导,并适时引出相关的法律概念。为鼓励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法官还为回答精彩、表现优秀的学生赠送了学习用品,现场气氛热烈。
  案例解析:法律后果“明”于心
  在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后,课程进入了更深入的环节。法官结合自身审理过的真实、典型的青少年案例,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故事中。法官没有使用晦涩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因校园欺凌最终导致严重后果的真实事件,并清晰地剖析了事件中各方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原来给别人起外号,如果情节严重,也可能构成侮辱罪?”“欺负同学不只是被老师批评那么简单,还可能违法!”……真实的案例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法律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身边,时刻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保护着每个人的权益。
  反响热烈:法治种子“播”心田
  这堂形式新颖、内容扎实的法律课在师生中收获了极佳的反响。下课铃响起,孩子们仍意犹未尽,围在“法官老师”身边提问。六年级的学生李小明(化名)说:“我以前觉得法律是大人的事,今天才知道它和我们小学生也息息相关。我学会了怎么保护自己,也知道了绝对不能去欺负别人。”
  简泉小学的法治校长感慨道:“这样的普法形式非常有效!它比单纯的说教更能入脑入心。法官用专业的知识和生动的形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法治的种子,对于预防校园欺凌、构建平安校园意义重大。”
  此次活动是区法院延伸司法服务、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这样“走新”更“走心”的普法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中树立了对法律的敬畏与信仰,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法律“防护墙”。(供稿:董子伟)